WebVPN | 统一信息门户 | 办公网 | 办公电话 | 工作流程 | 电子邮件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访客
党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党建动态>>正文
艺术基础教研室党支部开展“红色足迹绘皖南 砥砺前行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
2025-04-30 15:24 黄建军 冯韬  艺术设计学院   (点击: )
分享到:

为推动系部党建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艺术基础教研室党支部教师党员,同200余名学生,于3月31日至4月18日,开展“红色足迹绘皖南,砥砺前行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此次活动以色彩风景写生实习为纽带,将艺术实践、红色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在徽派古村落搭建起“行走的思政课堂”,引领青年学子在历史肌理中追寻红色记忆,在笔墨丹青间践行初心使命。

踏寻红色印记:在历史现场感悟精神力量

皖南大地是一片浸染着革命热血的红色沃土。部分斑驳的村落墙体上,多年前红军战士用土漆书写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辨。党员教师黄建军表示:“这些标语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共产党人初心的‘活化石’,我们艺术专业的学生要学会用专业视角解读红色符号的视觉叙事。”学生班长王同学有感而发:“看着这些承载历史的标语,仿佛能听见当年激昂的革命口号,这比课本上的文字更让我震撼。”

在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师生们走进“递送美好”党员志愿服务站,观摩全国基层治理优秀案例“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的实践场景。站内陈列的“党员调解日记”“民情手绘地图”等资料,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如何通过党建引领实现古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双赢。学生们走访古巷时,发现多处老宅门楣上镶嵌着“党员示范户”铜牌,门前公示的“三包”责任——包古建保护、包环境整治、包游客服务,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作用。

在秀里影视城,《党的女儿》等红色影片的拍摄场景成为沉浸式教学现场。当看到还原的1930年代皖南苏维埃政府办公场景时,党员教师徐燕为学生讲解“红色影视如何通过美术置景还原历史真实”,并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未来的设计师,我们该如何用艺术语言让红色历史‘活’起来”等问题。

丹青绘就初心:在艺术创作中传承红色基因

为期18天的写生实践中,每天清晨,师生们背着画架穿行在南湖畔、月沼边,既要捕捉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的美学特征,更要挖掘古村落中蕴含的红色元素。学生何同学在创作《南湖》时数易其稿:“最初只想画风景,但看到南湖书院门口的党员志愿服务岗后,突然想到可以在水面倒影中加入新四军战士的剪影,让历史与现实在画面中对话。”

在守拙园陶公祠,学生们围绕“传统文化与红色精神的共生关系”展开创作和讨论。学生李同学站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石碑前,观察到祠堂梁柱上的木雕纹饰与红色标语的斑驳质感形成奇妙呼应,以淡墨勾勒古建轮廓,在飞檐翘角处点缀星星之火的意象:“陶渊明的‘拙’是坚守本心,共产党人的‘拙’是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传承正是画面的灵魂。”

整个写生活动期间,师生累计完成风景写生作品1648余幅,其中多幅融入红色元素的主题创作尤为亮眼。大学生们说到:“原来古村落写生也能画出家国情怀,这才是艺术教育该有的样子。”

党旗引领方向:在实践磨砺中锤炼先锋品格

作为教育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艺术基础教研室党支部将临时党小组建在写生一线,党员教师主动结对学生,在写生现场开展“一对一”指导,既要教构图技法,更要讲红色故事。党员李净仪老师在指导学生参观西递敬爱堂时,特意讲解堂内“孝慈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村”楹联与新时代家风建设的联系,让专业教学充满思想深度。

赋能乡村振兴:在融合创新中书写时代答卷

此次活动成为校地合作的新起点。景区游客在参观学生绘画时表示:“高校艺术专业的红色创作,为活化利用古村落红色资源提供了新思路。党支部书记冯韬在活动总结会上指出:“当学生们用画笔让红色标语重新焕发生机,用设计让古村落的红色故事走进大众,这就是艺术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艺术基础教研室党支部计划将皖南写生基地打造成“党建+艺术+乡村振兴”长效实践平台,未来将联合当地开展红色主题壁画创作、古镇主题元素文旅产品设计等项目,让艺术之花在红色土地上持续绽放。

从红色寻踪,到画纸上的精神传承,这场跨越18天的主题党日活动,既是一次艺术实践的实训课,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艺术设计学院艺术基础教研室党支部用创新实践证明,当红色基因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当青春画笔呼应时代需求,便能在传承与创新中勾勒出立德树人的新图景。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21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招生咨询电话:(0518)80307598
江苏海洋大学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895000   邮编: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