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至6日,来自五湖四海的5000余名2021级新生,带着青春的梦想踏入学校。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焕发着青春昂扬的生命力。喜悦与期盼在此刻定格,这个秋天见证我们相约相遇。

小推车红马甲 用心服务每一步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新生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测量体温扫描行程码,有序进入校园。校园外,新生与家长挥手告别,拉起行李走向新的起点。志愿者接过新生手中的行李,到相应的学院办理报到手续。



学校迎新工作延续了往年的高效性,各部门紧密联动。5日下午开始,各校区防疫健康通道、各学院报到处的迎新工作已有序开展。校团委学生会、青协等学生团体组织志愿者到火车站、汽车站接送新生;保卫处巡逻车临时化身“摆渡车”,帮新生转运行李;体育学院、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一些教师开私家车组成爱心车队,帮新生送行李;在迎新服务工作第一线,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协助做好迎新期间的引导、讲解、后勤、核酸检测等工作。







文法学院的志愿者吴其昊一上午搬了十几趟行李了,“有些新生的行李多达六七箱,最高的住在四楼,每一次搬运都要注意保护好新生的行李”,他拿出手机看了看微信步数,笑着说:“今天已经走了35000多步,和我的伙伴们第一次做志愿者虽然挺累,但帮助到了新生,感到很值得!”
秋风起温情在 校领导暖心慰问
6日,校领导王自力、宁晓明、许兴友、朱国军先后来到苍梧、通灌和宋跳校区迎新现场,校领导们来到校门外面对面地与新生交流,“同学你从哪儿来啊?”“是爸妈陪着还是一个人来的?”每到一个地方,都对现场的新生和迎新志愿者们表示亲切慰问,详细询问交通安全疏导、新生报到疫情防控情况,并向远道而来的新生家长致以热烈欢迎,和新生家长们耐心解释:“本次由于疫情,家长不允许进入校园,希望能够得到家长理解。”



在各个学院迎新报到现场,校领导详细了解报到情况,对辛勤工作的师生表示关心和慰问,对各学院具有专业特色的迎新表示赞赏,并和新生亲切交谈、合影留念。在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现场,校领导嘱咐老师和志愿者,要为新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要切实做好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让新生感受到江海大是一个有爱,有温度,有情怀的大家庭。





此外,学校还在苍梧校区主楼前设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打卡展台,许多新生在此合影留念,许下青春的承诺,开启新的人生篇章,逐梦远航。
大心意小惊喜 花样百出只为你
受疫情影响的新生姗姗来迟,但各学院的迎新热情却丝毫不减。商学院的迎新人员早早地来到了通灌校区搭好帐篷,地上整齐地摆放好小礼袋和校服,迎新人员坐满一排,耐心等候新生。与此同时,旁边还展出“抗‘疫’小战士”,彰显商院学子的社会担当和责任意识。
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联合水族协会展出“生态瓶”,颜色各异的游鱼和水草的搭配相得益彰,在迎新现场吸引了许多学生驻足拍照留念;文法学院为每一名新生准备了专属姓名笔记本;药学院精心准备了“万能药囊”大礼包送给新生……各学院还将入学教育与新生开学报到融合在一起,艺术设计学院在新生入学之前,就布置了新生报到时每人交一份绘画作品的作业;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新生班主任,把大一刚来报到的新生,培养成班级助理班主任,一起做好迎新服务工作。
通灌校区前程餐厅前,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精心搭建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展台:以珠穆朗玛峰为背景,左侧为手拿华测公司的定位设备的登山人员,呈勇于攀登的昂扬姿态,右侧为学院新生名字组成的爱心图案。据学院党委副书记田扬启介绍,华测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测量公司,我校许多校友在该公司工作,并在祖国的测绘领域有突出成就,“希望我们学院的学生都热爱自己的专业,努力为祖国的测绘事业作出贡献”。右边的爱心墙是新生合影留念的地方,新生们将在这里拍下开学第一张照片,等到毕业时,学院再将“开学第一照”同毕业照一起送给学生,以此勉励新生不负韶华。

百川水东到海 携手共筑山海情
随着迎新报到工作的收官,新生大数据也随之出炉。今年共有来自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862名新生(含预科生)入驻我校,其中江苏的人数多达4289人,贵州省以210人成为外省招生数量第一名。最北的新生来自黑龙江黑河、最西的来自新疆伊宁、最南的来自海南乐东,五湖四海的他们都聚集于江海大这个大家庭。
全校新生男女比例约为3:2,女生占比例最高的学院是外国语学院,女生占比高达80.8%,男生占比最高的学院是机械工程学院,男生占比高达91.6%,男女比例超过10:1。在他们当中,有407位海宝分别来自傈僳族、毛南族、仫佬族等23个少数民族,其中,土家族的新生人数最多,共有113人。这批“00后”占比91.35%的新生,出生于2002年和2003年的新生占比75.28%。年级最小的仅有15岁,出生于2006年3月;最大的出生于1993年,与最小萌新相差1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