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VPN | 办公网 | 统一信息门户 | 办公电话 | 工作流程 | 电子邮件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访客
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学校要闻>>正文
【身边的榜样】申欣:探寻海洋生物系统演化的奥秘
2019-11-12 14:45 陈晓艳  党委宣传部    (点击: )
分享到:

他是全国首位入选“香江学者”计划的专家,他是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主持人,他主持、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计划近10项,参与完成973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863项目近20项。

他就是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生命与水产学院教授、科学技术与产业处处长申欣。

他是国内首位入选“香江学者”的“海洋科学”学科专家

2012年10月,香港学者协会公布了该年度计划入选人员名单。申欣名列其中,成为国内海洋科学学科第一位入选者。

“香江学者”计划于2010年12月正式启动,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与香港学者协会联合实施,旨在有效结合内地与香港的人才资源和研究资源优势,为内地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战略型高端人才,同时推动香港科技发展。

在2012年度的遴选中,共有来自“985工程”重点高校、“211工程”重点高校、中国科学院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34个单位推荐的590位学者递交申请,经过多轮严格评审,最终共有64位优秀学者脱颖而出。申欣成功入选,随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开展“亚洲海水/淡水生物亲缘地理学”研究。

随后的几年中,申欣瞄准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利用基因组信息进行了一系列海洋生物演化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被国内外同行学者引用千余次。先后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人才计划。作为“无脊椎动物系统发育线粒体基因组研究”项目第一完成人,获得2016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

他创建“系统发育线粒体基因组学”新兴交叉学科

申欣所负责的研究组是国内最早将线粒体基因组应用到海洋动物系统演化研究的团队之一,迄今已完成60多个海洋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涉及星虫动物、螠虫动物、环节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和苔藓动物等十几个海洋动物类群。同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Phylomitogenomics(系统发育线粒体基因组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概念和内涵。

近年来,利用基因组信息进行生物演化研究成为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与单基因或单基因片段相比,基因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遗传信息量丰富和遗传标记稳定、可靠等优点。动物基因组包括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申欣和他的团队成员整合多种算法、模型以及评估手段进行系统发育图谱的重建,完成多个长期以来分类地位不明确类群的系统进化地位推断,并提出一些新见解。

他在国际上基于线粒体基因组首次揭示星虫动物门应并入环节动物门,取消星虫动物“门”的地位;他揭示了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苔藓动物和毛颚动物等类群线粒体基因组的特征;他揭示了30多个甲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特征。

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后人研究这些类群的遗传背景、基因组成、碱基偏好、选择压力、基因排列,以及相关生物类群的生物进化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有力推动了海洋无脊椎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学领域的发展,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影响。

他对深海生物起源与演化的研究获江苏省杰青基金项目资助

今年7月,江苏省科技厅公布了2019年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立项名单,名单中共有50个科学家获资助,申欣教授位列其中。

深海生物起源与演化问题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深海作为地球上最为广袤的生态系统,蕴藏了独特的生物群落和生命过程,但由于观测和采样的限制,至今人类对其所知甚少。高压、低温、持续黑暗等特点,深海区的极端环境对生物保持能量平衡提出严峻的挑战。

蔓足类动物从潮间带、浅海区到深海均有广泛而不连续的分布,因此也是深海生物演化与适应性研究的绝佳类群目前在国际上,对深海蔓足类能量代谢基因适应性演化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我们将整合两岸三地的研究资源,选择蔓足类动物类群,完成代表物种的核基因和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为其它深海生物的适应性演化研究提供参考”。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21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招生咨询电话:(0518)80307598
江苏海洋大学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895000   邮编: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