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VPN | 统一信息门户 | 办公网 | 办公电话 | 工作流程 | 电子邮件
学生 教师 校友 考生 访客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聚焦>>正文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海洋大学发挥优势“向海”图强 全力服务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8-11 12:58   江苏省教育厅   (点击: )
分享到:

时间:2025年8月5日 来源:江苏省教育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省委、省政府发布《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全面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省。近年来,江苏海洋大学立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办学定位,主动扛起服务海洋强省建设的“蓝色使命”,积极对接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大力推进学科专业“向海”布局、科技创新“向海”图强、人才队伍“向海”汇聚,全面助力推动江苏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精准对接海洋产业,致力海洋人才培养

一是坚持学科集群“向海”转型。全面落实省委主要领导对学校提出的“深化向海转型,逐步打造一两个叫得响、成果产出率高的涉海学科”的工作要求,积极对接全省海洋主导产业集群,精准推进学科建设,强化海洋学科与工程技术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持续打造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装备与制造、海洋生物与医药、海洋信息与技术应用、能源化工与新材料等5大涉海学科集群,不断增强学科设置与海洋产业发展的协同性。二是坚持专业结构“向海”蓄势。积极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动态调整学科专业”的部署要求,结合区域海洋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开设船舶制造工程、海洋资源与环境等5个涉海专业,进一步丰富海洋专业门类。聚焦服务产业升级需求,充分发挥机械、食品、药学、计算机等16个传统工科专业优势,增设遥感科学与技术、海洋信息工程等新工科专业,着力打造港口机械、海洋药学和海洋食品加工等多个涉海专业方向。目前,学校海洋类专业及专业方向占比达67.16%,形成“海洋主线、理工主体、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特色专业体系。三是坚持人才培养“向海”赋能。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海洋领域人才培养需求,积极构建人才培养规范性与自主性相统一的海洋教学课程体系,实现海洋文化通识教育四年不断线、实践教学与涉海企业生产场景零距离。常态化开展“海洋文化节”“蓝色接力讲”等品牌活动,努力涵养学生经略海洋的家国情怀。2024年,学校入选首批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近五年,学校毕业生在江苏及沿海城市就业比例达90%,其中:入职涉海头部企业的占比23%。

二、实施蓝海行动计划,助力海洋经济发展

一是建好用好科研平台。围绕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在海洋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学科优势,系统构建多层次科研创新平台体系。重点围绕江苏省近岸海域环境监测与治理、岸海机械设备设计制造、海洋遥感等方向,建成自然资源部“滨海盐沼湿地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涉海科研平台近40个。同时,依托科研平台开展科技研发、校企合作,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孵化—公共服务”全链条贯通。二是扎实开展科研攻关。全面对照《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聚焦海洋产业技术需求,整合海工装备、海洋科学、海洋环境、海洋经济及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优势资源,组建61个跨学科创新团队。重点围绕海洋智能装备研发、海洋资源高值化利用、海洋环境监测等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一系列突破。比如,成功培育国家海水贝类新品种“青蛤江海大1号”,推广产值达2.4亿元;学校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浒苔打捞装备,作业效率提升5倍。三是全力促进成果转化。实施“蓝海启航”行动计划,重点围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智慧海洋等方向,深化与沿海开发区、重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建成江苏海洋大学宿迁、镇江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建立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政产学研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常态化组织开展各类科技对接活动,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近三年,学校年度科研经费突破2亿元,承担百万级横向项目58项;主持制定全国首部海洋牧场法规《连云港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

三、强化师资队伍支撑,打造海洋人才高地

一是引培并举建强人才队伍。实施精准引才、靶向引才,构建以海洋类专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核心,涉海类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为重点,优秀青年博士为有效支撑的全方位引才体系。完善创新团队建设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以提高学术水平、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促进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计划和支持体系。目前,全校涉海专业专任教师445人、占全校专任教师总数的30%,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1%、博士学位占比73%。二是完善机制激发人才活力。坚持“高引领、严考核、强分流”的培养思路,以职称评聘、聘期考核、岗位绩效为着力点,健全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制度。按照“科学规划、按需设岗、激励竞争、鼓励拔尖”的原则,在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等海洋类专业先行先试“预聘—长聘”机制,为优秀人才发挥才干、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青年博士科研成效显著提升。开辟多元职称评审通道,对专任教师评价更加侧重工程实践锻炼、产教融合课程改革成效、企业攻关课题贡献和科研成果技术转化等,有效激发涉海人才开展科研转化的内在动力。三是双向流动助推人才发展。构建行业企业高水平专业人才与学校专任教师双向流动机制,深化与多家涉海行业龙头企业协同联动,共同打造以专任教师为主体、以行业企业导师为补充的教师队伍。出台《外聘教师聘用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文件,选聘省级产业教授到校参与人才培养,鼓励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等实践活动,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学校现有涉海类双师双能型教师244人,占涉海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54.8%。

原文链接:http://jyt.jiangsu.gov.cn/art/2025/8/5/art_77613_11618183.html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06-2021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招生咨询电话:(0518)80307598
江苏海洋大学办公室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 电话:0518-85895000   邮编:22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