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发新冠肺炎疫情,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第一时间积极响应,通过线上会议、微信群、QQ群、点对点等多种形式积极落实连云港市和学校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全院教职工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争当表率,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立足本职工作,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研,有序推进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工作。
学院领导、各系主任和教学秘书高度重视线上教学工作,认真核查每一门课程的线上教学方案,并做好在线教学检查和听课记录;教师们克服各种困难,专心备课、认真开展线上教研和直播教学,充分利用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提高线上教学的质量;同时,利用居家的宝贵时间,高效完成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课程的材料完善和验收工作,认真撰写线上教学典型案例,积极备战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着手推进获批教材的编撰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的这段时间,也是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的关键节点时间,教师们精心打磨,持续完善项目申报书,陆续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科学研究项目等各类项目的申报工作;学院主管科研工作的领导、各团队负责人和科研秘书对申请书质量严格把关,认真提出完善意见,重点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开展了多轮次的形式审查,并集中组织进行校内外专家咨询,以提升申报书质量;另外,部分教师还通过多种形式的线上对接,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工作,联系企业进行江苏省科技副总申报工作,并洽谈技术服务事宜,为完成年度科研项目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疫情期间,学院想方设法保证需连续运转的研究、实验项目顺利进行;各研究团队的研究生导师们也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线上研讨会,关注研究生们的科研工作进展、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等,协同推进研究生学术论文的投稿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并开展了线上研究生开题报告、线上研究生专业实践答辩等工作。

疫情当前,责无旁贷。学院辅导员韩振、邱天琦老师得知校内老师人手不足,便主动要求留校参与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10多天来韩振和邱天琦老师一直坚持在疫情防控的一线,白天两位老师负责维护校内学生核酸检测入场秩序,在完成每天常态化核酸检测之后,他们还要回到办公室处理日常的工作,排查学生风险点,上报每日数据,做好重点学生心理安抚,还要给学生送药、带学生去医院看病。由于工作紧急,人手不足,他们经常工作到深夜,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累,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青春力量。

疫情当前,勇往直前。学院实验中心党支部书记周向红老师积极主动加入淮海花园小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尽管自己家中有两个高三在读的女儿需要照顾,依然凭借自己生物专业优势投身到抗疫前线,参与维持小区核酸检测秩序、登记人员信息、上门采样、防疫消毒等工作。集中采样时,周老师一般是早上七点左右开始工作要持续到中午一点左右。特殊时候,中间吃个饭,要继续工作到晚上九点。上门采样时,周老师穿上笨重的防护服,由于室内外温差,护目镜经常糊掉,穿梭于特殊人群中的各家各户,汗流浃背,却不辞辛劳。志愿工作之余,她还要处理学院实验教学相关工作,周老师平时也是一位非常热心的老师,她细心负责,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爱戴,人称“小太阳”。
疫情当前,义无反顾。海洋楼实验室中的鱼虾蟹等实验材料需要照料、实验仪器需要维护、安全隐患需要排查,王攀攀、周伟、程汉良等老师主动担当,积极投身到各种学院事务处理中,日行步数上万步。当得知毓秀花园志愿者者人手不足时,王攀攀、朱龙、李慧芳等青年博士主动报名参加学校教师志愿者,穿上笨重的防护服协助做好核酸检测登记、信息核对等工作,王攀攀、朱龙还和医护人员一起上门做核酸采样工作。他们热情奉献的这段期间正是各类科研项目申报的关键节点时间,他们服务之余还要精心打磨,持续完善各级项目申报书,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增砖添瓦。
疫情当前多志士,他们是这个春天学院“最美身影”,他们的坚守与奉献,为学院的“抗疫组曲”又增添了一曲动人的乐章。
